新加坡共和国政治经济概况
一、 新加坡自然地理
新加坡(Republic of Singapore)是一个热带岛国,由一个东岛和60个小岛组成。位于赤道以北,马来半岛南端,隔麻六甲海峡与马来群岛中之苏门答腊相对 。主岛面积646平方公里。最高峰为武吉之马山(BukitTimah)。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上。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、通讯、旅游中心。
二、 新加坡经济概况
属外贸驱动型经济,以电子、石油化工、金融、航运、服务业为主,高度依赖美、日、欧和周边市场,外贸总额是GDP的三倍。经济曾长期高速增长,1960年至1984年间GDP年均增长9%,成为亚洲经济"四小龙"之一。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,但危害并不严重。2001年受全球经济放缓、国际市场电子产品需求下降影响,经济出现2%的负增长,陷入独立以来最严重衰退。
为刺激经济发展,新政府提出"打造新的新加坡",制定从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战略规划,成立了经济重组委员会,全面检讨经济发展政策,大力弘扬创业文化,积极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商签自由贸易协定。2003年新加坡经济受非典型性肺炎(SARS)打击仅增长1.4%。2004年,随着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好转及国内各项经济政策初见成效,新加坡出口大幅增加,内需增长强劲,就业市场显著复苏,经济出现恢复性高速增长,达8.4%。2005年,新国内外需求增长放缓,国际油价高企,禽流感和恐怖主义威胁也对新经济造成一定负面影响,全年经济增长略有下降,达6.4%。预计2006年经济增长将达4至6%。 国内生产总值(2012年):3,456.60亿新元。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(2012):65,048新元。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(2014年1):6.4%。 货币:新加坡元(Singapore Dollar)。 对美元汇率(2014年1月4日):1新加坡元=0.7895美元。 通货膨胀率(2012年):4.6%。 失业率(2013年第三季):1.8%。
三、 新加坡资源
自然资源匮乏。
四、工业
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。2005年产值622.07亿新元,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.6%。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、化学与化工产品、机械设备、交通设备、生物医药、石油产品、炼油等部门,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。
行业/年度 |
2003 |
2004 |
2005 |
|
产值(亿新元) |
增长
|
产值(亿新元) |
增长 |
产值(亿新元) |
增长 |
制造业 |
386.89 |
1.2% |
478.13 |
23.6% |
521.28 |
9% |
建筑业 |
69.31 |
-7.6% |
68.19 |
-1.6% |
70.44 |
3.3% |
(资料来源:新加坡统计局)
五、 农业
占国民经济不到1%,主要有家禽饲养和水产业。粮食全部依靠进口。蔬菜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、中国、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进口,自产仅5%。2004年农业总产值2.246亿新元。
六、 服务业
包括零售与批发贸易、饭店旅游、交通与电讯、金融服务、商业服务等,系经济增长的龙头。2005年产值1219.01亿新元,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.8%。
七、 旅游业
外汇主要来源之一。游客主要来自东盟、中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和印度。2005年接待外国游客894.3万人次(不含陆地入境的马来公民),比上年上升8.9%,酒店住房率84.0%。主要景点有:圣淘沙岛、植物园、夜间动物园等。
八、交通运输
交通发达,设施便利。是世界重要的转口港及联系亚、欧、非、大洋洲的航空中心。
铁路:以地铁为主,设65个站,全长109.4公里。1999年11月建成轻轨铁路,全长18.5公里,设19个站,与地铁相连。
公路:总长约3164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150公里。截至2003年底,车辆总数71.1万辆,其中私人轿车38.01万辆,货车13.53万辆。
水运: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。有200多条航线连接世界600多个港口。截至2005年底,共有商船3219艘,总吨位3,296.3万吨。2005年港口处理货运总量4.23亿吨,集装箱总吞吐量2319.2万箱。世界最大燃油供应港口,2004年共售出2360万吨燃油。
空运:主要有新加坡航空公司及其子公司胜安航空公司,共96架飞机。新加坡机场已经开通至55个国家175个城市的航线,各国70家航空公司每周提供超过3700班次的定期飞行服务。2005年客运量3035万人次,空运货物183.8万吨。樟宜机场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。
(资料来源:新加坡交通部)
九、 财政金融
近两年财政收支情况如下:
项目/年度 |
2003年(亿新元) |
2004年(亿新元) |
2005年(亿新元) |
收入 |
256.1 |
278.1 |
281 |
支出 |
273.7 |
282.5 |
288 |
赤字或盈余 |
-17.6 |
-4.4 |
-7 |
截至2005底,外汇储备1838.44亿新元。无外债。
十、 对外贸易
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。近三年对外贸易情况如下(亿新元):
项目/年度 |
2003年(亿新元) |
2004年(亿新元) |
2005年(亿新元) |
进口额 |
2,228.11 |
2,768.94 |
3,331.91 |
出口额 |
2,510.96 |
3,034.76 |
3,825.32 |
差额 |
282.85 |
265.82 |
493.41 |
主要出口电子真空管、数据处理机、加工石油产品和电讯设备等,进口电子真空管、办公及数据处理机零件、原油、加工石油产品等。主要贸易伙伴及所占外贸总额比例分别为:马来西亚13.4%,欧盟11.8%,美国10.9%,中国9.4%,印尼7.6%,日本7.4%,中国香港6.0%,中国台湾4.8%。
十一、 对外投资
推行 "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",大力向海外投资。2003年,新增海外投资294亿新元,主要投资于金融、制造业和服务业。主要投资对象为英属维尔京群岛(14.4%)、马来西亚(8.7%)、中国(12.4%)、百慕大(7.6%)和中国香港(7.5%)等地。至2005年底,新加坡累计在中国大陆投资14367项,合同外资金额累计532亿美元,实际投入277.4亿美元。两国间重要合作项目有苏州工业园、无锡工业园、上海三林城住宅开发项目、大连集装箱码头等。
十二、 外国资本
2005年共吸引外资63.9亿新元,多集中在电子、化学、生物制药,交通、机械设备等行业,主要来自美、日、欧盟等。
十三、 著名公司
淡马锡控股公司(Temasek Holding Pte Ltd)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国有控股公司之一。成立于1974年,由财政部全资拥有,直接对财政部长负责。拥有政府关联企业1000余家,总资产逾700亿新元,涉及交通、船舶修理及工程、电力与天然气、通讯、传媒、金融服务、房地产与酒店、房地产管理和咨询、建筑、休闲与娱乐等行业。近年来,淡马锡公司加速实行私营化,下属企业中已有10家大型集团上市。目前,该公司仅对4家下属企业持有100%的股份,而对其他大多数企业控股均在50%以下。公司主席现为丹那巴南,执行董事何晶。
点击此处下载本文之PDF版本。
|